但講到這裡的人吃東西、喝咖啡的龜毛程度可絕對是我們溫馴和善的台灣人所望塵莫及的呀~但到底是龜毛還是講究就看各人的自由心證了。此話怎講?讓我們來聊聊墨爾本人的點餐習慣與特色嚕!
說到食物的點餐可真的是為難到初來乍到的我了!這裡的人不只講求食物的衛生與新鮮度,也注重養身方面的忌口。在墨爾本餐廳及咖啡店工作經常會接到一些特殊的訂單,想在那裡工作必須先學會一些連在台灣都不常聽到的專有名詞才行。例如說「無麩質食品」(Gluten free), 「無乳製食品」(Dairy free), 「蛋奶素」(Vegetarian), 「純素」(Vegan), 「無堅果食品」(Nut free), 「無乳糖食品」(Lactose free)。Gluten free是指所有的麥類麵粉製品都不能出現在食材裡。Dairy free是指動物奶相關的乳製品不能添加,例如奶油、起司、牛奶等。Vegetarian很簡單就是我們常說的蛋奶素。Vegan就是純素了,牛奶、奶油、起司任何跟動物會扯上邊的食物都不能吃,在這裡Vegan的人有很多是環保人士或是動物保育人士。Nut free是與堅果相關的食物都不能添加,特別是花生,這裡有很多人吃花生會有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,所以千萬不可以忘記備註上去!Lactose free的人通常都有乳糖不耐症(Lactose-intolerance),不小心吃到乳製品中的一種糖分會瘋狂的拉肚子之類的!
不小心查到一篇報導指出亞洲人明明高達70-90的比例都有Lactose-intolerance的症狀,但卻很少看到有人忌口的!這件事還滿有趣的耶~記得小時候真的有每天早上喝完牛奶就會胃鄒鄒不舒服的感覺,但也沒有人知道這可能是乳糖不耐症的徵狀!稟持著台灣人「拉撒甲拉撒大」的精神,現在頭好壯壯天天喝牛奶拿鐵一點也沒問題~但在國外的餐廳工作,真的要注意這些特殊用詞,以防點錯餐發生意外嚕~
聊完點餐的麻煩之處,也來聊聊這裡的飲食文化與習慣好了。其實這裡的人十分注重食安以及飲食養身,所以在一般合格中大型餐飲集團裡工作,所有跟食物沾上邊的工作人員(food handler)都需要拿到一張合格的衛生執照(Food hygeine certificates)來確保在處理食物的過程都符合安全條件,譬如說肉類製品拿出來冰箱退冰後要在多久的時間使用完畢,否則細菌隨著時間增長的程度會有多少等等。維多莉亞州甚至還明文規定不能幫客人打包食物,以防運送過程中食物變質導致中毒。
另外,只要工作上會接觸到酒類,不管你是販賣酒類或遞送酒品的工作都需要有一張RSA的酒類證照(Responsible Service of Alcohol),這不僅僅使保護未成年的青少年無法非法的地取得酒類飲用,還可以防堵成人酒後鬧事或酒駕的行為。所以當客人喝得過多甚至已經喝到喪失行為能力了,酒吧或販售酒類的人必須拒絕繼續販售酒類給這些人,否則之後發生意外的話不只當事者需負擔法律責任,連當初繼續提供酒類的營業場所跟相關人員都有被吊銷執照的疑慮(畢竟把責任只放在已經喝醉而喪失判斷能力的人身上,似乎是有點危險且不夠合理的)!小編是否有拒絕販售酒的經驗呢?(還是很愛自問自答)有的!有一次在MCG板球球場AFL球賽後的after party上當服務生,那次的工作很簡單,只要不斷的拿著點心(finger food)或幾種調酒巡視會場就好了!通常球賽結束後的after party大家情緒都很高昂,酒過三巡之後難免會發生一些瘋狂的事情。像那天有位西裝筆挺的賓客喝到太high,竟然想找工作人員跳舞。看得出來他並沒有惡意純粹是太開心了,但看著他連站都站不穩,抽問一些基本問題也無法回答,我們只好冷靜地請他到旁邊休息,安全起見並告知當天的同事不能再提供酒品給他了。
澳洲各州的州政府會定期與不定期抽查餐廳的衛生環境與食品安全,這項檢查完全不是例行公事。小編在CBD的咖啡廳工作時剛好遇到衛生檢查員的抽查。吧台的木頭油漆脫落、地板太舊而斑駁、冰箱溫度不足、食物儲藏密封方式不合格,一切會與食品衛生及安全相關的因素都會被仔細地審查,不合格者會被記點並被要求提出改善計畫限時改善,否則勒令營業!(相信我這些衛生檢查員不是例行公事來晃晃而已,他們不只臉臭而且一點都不好呼嚨唷。。。有一陣子與他們交手一個多月,小編我有切身之痛~) 但是這些規定都是為了澳洲國民的衛生健康著想,我也不得不佩服澳洲政府的執行力及公信力了。最後希望台灣的食品安全越來越好!Rock~~~